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水资源调查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地理调查实践力培养的缘起 在一次以“基于校园资源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为主题的市级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H老师——“调查校园里植被的那些事儿”的实践力培养课,

一、地理调查实践力培养的缘起

在一次以“基于校园资源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为主题的市级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H老师——“调查校园里植被的那些事儿”的实践力培养课,H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查阅和拍摄的历年校园景观、校园植被长势等丰富图文作为情境素材,并设置了系列问题,整理如下:①呈现校史馆图片,请描述校园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特点;②呈现校园鸟瞰图,请描述校园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布特点;③呈现校园樟树分布图,分析樟树对校园环境的意义;④呈现校园冬青树的照片,分析冬青树生长的有利条件;⑤呈现校园南北坡草皮景观图,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⑥H老师提供课前搜集的校园土壤,分析其性状对植被的影响,并提出土壤改良建议。

H老师搜集丰富的图片素材以创设问题情境可谓是用心良苦,学生对呈现出来的照片赞叹有加。遗憾的是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浮于表面,始终说不出H老师心目中的答案,甚至不能清楚地说出校园的方位、道路以及建筑物名称。为什么熟悉的环境成为陌生的地理问题?寻根其原因,H老师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却忽略了学生才是实践力培养的主体,教师虽然获取了一手素材,但没有发动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与整理信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与观察,不仅很难清楚地解释具体问题,也让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形式主义,有些问题的教学游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如H老师提出的第6个问题),导致教与学的契合出现了偏差。可见,地理调查实践力培养首要之义应寻求教与学的契合点。

二、调查实践契合新时代地理教学要求

1.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执行主动权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初步方案,明确调查任务、时间、地点、路线、工具,关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最好事先踩点),再由教师核查调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学生在真实复杂的世界中“动手”“行动”,在“真刀真枪”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获得对生活的“真”认识,“真”感觉[1]。立足于学生主体的调查设计,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体性。

2.着眼于核心素养培养

当教学的视角聚焦于贴近生活、贴近身边的区域时,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教学主题确认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调查,获取信息,并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有效的筛选与判断,增强“生活中处处有信息”“信息取舍增价值”的信息意识。将所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深度关联,以探究现象背后的地理真相与规律,综合认知区域的视角去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提升区域认知的复杂性、差异性、共同性的能力,以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获得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认识[2]。

3.忠实并实现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界定了课程内容广度与深度,要防止调查过程的“越界”,又要让学生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地理调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组织过程较之于室内课堂更复杂,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调查性实践教学,教师应该忠实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斟酌课程的内容属性,周全分析实际情况再做出实地调查的教学决策;另一方面,如何培养地理调查能力应该忠于课标的要求,地理调查不是在网上简单的截取、下载结论的过程,而是到真实社会中动手动脑的行动,以实现课标的要求。

笔者基于衢州市水资源进行地理调查实践教学尝试,结合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说明,期望同行斧正。

三、地理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1.厘清任务,研制调查方案

人类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最好的实践课题。水资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每天有多达6 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如何实现水安全目标,迫在眉睫。根据最新研究,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提出了“水足迹”概念(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为节约水资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此,将全班进行分组,1、2组学生开展身边的“水足迹”调查;3、4组的学生对家乡水质开展调查(表1)。

表1 “水足迹”调查任务分解images/BZ_55_272_877_1217_1656.png

2.落实行动,记录调查结果

(1)“水足迹”调查过程及成果。①“水足迹”问卷调查。设计“水足迹”的调查问卷,问题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了解水足迹程度等方面。经过调查得到结果如表2。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szyysgcxb.cn/qikandaodu/2020/1119/398.html



上一篇:关于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措施的探索
下一篇:水文档案的特点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投稿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