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0/30]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0/30]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0/30]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0/30]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0/30]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版面[10/30]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将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珍惜水”(珍惜水,珍惜水),我国2021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今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将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珍惜水”(珍惜水,珍惜水),我国2021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水安全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水安全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明确提出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平衡、系统治理、两手抓”的节水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体系、提高水资源质量和治理水平等多方面对水利治理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稳定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突出水利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明确新时代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任务和方向。
坚持节水优先原则,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15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仅为世界的1/24。近年来,山东省将节约用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先后颁布实施《山东省节水办法》和《山东省水资源条例》,建立省节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领先全国近10个百分点。连续18年不增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22个城市获得全国节水城市称号,94个县(市、区)达到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17所高校达到节水院校评价标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节水体制、政策、技术和机制创新,以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以及获取、供应、传输、使用和排放的各个环节。推动水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转变,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着力加快《山东省节水条例》立法进程,抓好用水定额标准的修订和适用,狠抓规划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实行节水评价登记制度,建立重点监测用水单位名单动态调整机制。扎实推进县域节水学会、事业单位和节水高校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节水载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黄河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动实现高效到田配水,基本具备农业测水条件。
实行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水不能被视为无限的资源供应。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水资源应该是最刚性的约束,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必须坚决遏制。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6年在全国考核中获得优秀成绩。初步统计,2020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22.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0.1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09立方米,分别为21.72%比2015年下降13.56%。完成“十三五”调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全面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引导各地积极调整优化用水方式和水结构。 .在总量控制上,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计划用水管理,把水资源管理红线控制指标作为刚性约束。在强度控制上,积极推行规划水资源示范制度,严格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示范,全面落实用水定额管理。重点推进取水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取水行为。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控制,科学确定合理需水量,严格水资源示范。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继续推进河湖水量布局,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的确定和调控。
践行绿色共享理念,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环境,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水和谐共处的重要任务。也是践行绿色共享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维护江湖健康生活。在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清河湖清障专项行动。先后完成县级及以上河湖管理划界和农村河湖划界工作,创建省级美丽江湖典范130个(段)。积极实施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生态补水工程和济南市泉水保护补水工程,重点河湖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水土流失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有效遏制了地下水超采趋势。下一步,我们将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景观、森林、田地、湖泊、沙地系统管理,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水生态文明,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的需要。重点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升级换代。河湖管理的监管方式将由行业监管向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管转变。监管重点由大河向大、中、小河转变。监管内容从治理江湖转变为建设美丽幸福江湖。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估,修订完善“一河(湖)一策”,严控河湖空间和河湖采砂管理,着力打造美丽示范河流和农村地区的湖泊。重新划定地下水超采区,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行地下水位双控制度,加强地下水源储备。继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保护水源、保护水土,积极推进水系绿化。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szyysgcxb.cn/zonghexinwen/2021/0707/798.html